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解邮票上的名画——《敦煌壁画》第六组特种邮票,这是为大家介绍的敦煌壁画系列最后一组了。
1987年,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我国其后发行6组《敦煌壁画》系列专题邮票,每组4枚,共24枚。六组《敦煌壁画》邮票设计者以临摹形式绘画,并进行恰当的剪裁,比较真实地再现敦煌壁画艺术于邮票画面之上,让人们能欣赏和了解到古老的敦煌壁画的现实面貌。第六组《敦煌壁画》邮票的内容全部是唐代以后的作品,包括五代、宋、西夏及元代的代表作品。
全套枚数: 4+1枚
全套面值: 1.80+5.00元
小型张规格: 96×135毫米
发行日期:1996年8月15日
印 刷 厂:北京邮票厂
设 计 者:吴建坤、任宇
印刷版别:影写
摄 影 者:祁铎
整版枚数 第1、2图28枚(7×4),第3、4图28枚(4×7) 原画作者
第1图【五代·五台山图】
选自莫高窟第61窟西壁上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图(947年~955年)。画面选用的是这幅巨图的局部,绘制的是河东到山门西南,即今山西太原市至河北正定县的方圆250公里以内的山川地形和城镇道路。画中山峦起伏,寺院密布,道路交错,商旅、贡使、佛徒穿梭其中,描绘了当年熙熙攘攘的朝山行旅图。
图上河流以双线描绘,山峰、寺庙、村镇、树木等均采用体形象化的绘法,其间点缀着朝圣香客和过往行人,增添了佛教圣地的宗教气氛。建筑物和地理名称注记达百余处。从山峰、河流、村镇、路、寺庙的平面定位、表示方法和地名注记看,已具有地图画的一般原则,是一幅较早的佛教圣境专题地图。
五台山图(局部)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墙上的壁画地图。绘于五代后期(947年~955年)。原图纵460厘米、横1300厘米。
第2图【五代·于阗国王】
选自第98窟。该窟共有大小供养人近200身,是五代时期最为重要的洞窟之一。于阗国位于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,地当古丝绸之路的要冲,其国王李圣天,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女婿。这幅于阗国王供养像高2.82米,宽1米许,他站在童子围绕的华盖下,浓眉大眼,翘胡须,神采奕奕,这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一幅人物肖像画。画家给他穿戴上了中国皇帝的套服冕旒,可见对这个人物所给予的高度重视。在他的侧后,还画着王后曹氏像及曹氏家族的男男女女,是亲如一家的友好关系的象征。邮票画面选用了该画像的大半,是研究中原与边塞政治、文化、民族关系的宝贵资料。
第3图【宋·观音济难】
选自第55窟。该窟是北宋时期的最大洞窟。画面取材于该窟南壁的《观音经变图》。画家根据《妙法莲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所述,对以大船为中心的水中遇难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:在岸上罗刹鬼和水中大恶鱼威胁航船安全的时刻,船上乘客合十礼拜,颂念观音名号,求其保佑,水手奋力齐心划船,于是,在大船周围浮现出象征佛法的宝珠和莲花,使人们转危为安。该画设色统一,造型风格一致,船上礼拜的众人忧心忡忡,以及水中、陆地鬼怪的狰狞,都逼真地表现出一种迫在眉睫的灾难。当时,国家的分裂,生活的艰难以及到处潜伏着的社会危机,使人惶惑忧虑,于是强调灾难和企盼救星自然成为艺术的主题。
第4图【西夏·供养菩萨】
选自第328窟。该窟为初唐时期开凿,壁画乃西夏时重绘。邮票画面选取东壁北侧排列有序的四身供养菩萨像。他们均立于莲花座上,体态丰腴,面容圆润,手贯双钥f,披挂璎珞,衣纹流畅,质感强烈。但在这种大同小异之中,画家又力求其中的变化,头部或侧或偏,手部或摆动、或举莲、或抚摸、或捧盘,表现出人物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。画面正是以其与真人一般大小的人物的准确造型,而成为西夏壁画的代表之作。
小型张【元·千手观音】
选自第3窟。该窟壁画不仅是元代壁画的最佳代表,也是敦煌壁画艺术最后的辉煌。画在窟中北壁的“千手观音”图,观音有11面,42只大手,除中央两手合十外,两边各有20只手,手中各有一眼,并各执法器宝物,据说每只手都有25种功能,由此合千手千眼之数。画家运用中国绘画的传统线描技巧,一丝不苟地勾画出人物的面容、肢体和千姿百态,生动地表现出肌肤、毛发、服饰等各类形象的不同质感,展现出一幅观音菩萨以千手千眼普济众生的形象。
以上内容为邮币卡方面知识介绍,对参与邮币卡投资不构成引导,如有不准确之处,欢迎来电指正。
本中心特别提醒交易会员理性投资,控制风险。
下一篇: 投资者教育(Y91):邮票上的名画(七)